中年人成了职场上被嫌弃的少数派

20年前,刘华研究生毕业。

这一年,他的父亲,一位四五线城市的商业银行行长,年满六十退休回家,从职场退到了菜场和厨房。

那时候,刘华觉得,这么能干的人,才60岁就要日复一日过这种无聊的退休生活,实在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。

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二十年过后,轮到他自己这一代,对好多人、尤其是体制外的人来说,连干到法定退休年龄都成了奢望。


沈宇和刘华,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同学,毕业后都进了知名金融机构,毕业20年来,动不动就吆喝着同在陆家嘴的同学们一起吃饭。人多的时候七八人,人少的时候就两三人,一来是联络感情,二来了解同行动态,有时候还能合作一把。

这两年有点不一样:参加饭局的人越来越少,尤其是刚过完年那次,刘华在群里一吆喝,只有沈宇一个人答应。

刚过完年又拿到开门利是,原本应该很喜庆,但大概是因为只有他们俩,感觉有点凄凉。

尤其是,刘华刚一落座就被沈宇来了个当头棒喝,“你睁开眼睛看看,哪还有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?!我们……已经被时代淘汰了!”

他悄悄向四下一看,果然像沈宇说的那样:周围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和小仙女,衣冠楚楚、意气风发,谈着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生意。相形之下他俩皮松肉坠、穿着一身宽松、邋遢的休闲装,不太像高端人士。

一顿饭下来,两个头发花白的大叔,心都凉凉了。

外人看来,沈宇和刘华才是小鲜肉和小仙女们羡慕的对象。

生于70年代,他们几乎赶上了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风口:上大学基本免费,结婚时房价便宜,手上有余钱碰到A股大牛市,钱多的话二套房三套房四套房不限购随便买。70年代初出生的人,甚至还赶上了福利分房。

他们大部分的同学,即使没有实现胡润报告所说一线城市2.9亿元的财务自由九段,但早就实现了其中的前3-5段——菜场自由、饭店自由、旅游自由,甚或是汽车自由、学校自由。

人生四十,包括刘华沈宇和他的同学们发现自己无法逾越接下来的第六段自由:工作自由的这个问题。

所谓工作自由的定义,据说是:“只要自己愿意,选择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,甚至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岗位,不计较这个工作是否能赚钱。”

说来也巧,春节过后,刘华有几位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同事提交了离职报告。在这之前,他们早就是这家大机构的中层,拿着百万级的年薪,就这样说不干就不干了,刘华这个外人都为他们的人民币心痛。

同事说,长期在业务一线,动不动就要出差,还要承担巨大的业务压力,年近50的“老骨头”,实在是干不动了。

“跟工作比起来,还是身体更重要啊。”其中一位离职的同事,研究的重心很自然地从业务转移到了养生,保温杯枸杞成了新生活的日常。

刘华的另一位同学,在国内某通讯企业工作,该公司以疯狂加班和高收入闻名,他的同学做到了国外某大区域的财务负责人,却在两三年前就辞职了,原因也是:实在干不动了。

这位同学在大学时身体倍儿棒,体育科目满分,但前两年再见他时,连连摆手说,身体不行了……

他说,哪怕身体还吃得消,也干不了几年,因为这家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0出头,很少有45岁以上的员工,“与其等到45岁被裁掉,不如早一点自己走人找找方向。”

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刘华说:我们这一代,大多数人别指望(像上一辈那样)一直干到退休。


刘华几年前就转岗到了后台,虽然平时事务也挺多,但压力的确没有一线业务部门大,平时也并没感觉已经到了干不动的地步。

就算这样,在职场上他这个年纪的人也已经不受待见。

这种40来岁的职场中年,来自家庭的牵绊太多,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远不如年轻人,对公司来说,工资不低、干活不多、没有冲劲,性价比真心不高。

70后的父母,如今大多已经七老八十,进入人生的黄昏,而他们的孩子大多十来岁,正是教育的关键时期,所谓上老下小,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。

沈宇的父亲去年得了恶性肿瘤,从化疗到手术前前后后快半年,撇开期间各种开销不讲,几乎天天跑医院,有时候还要陪夜,要说工作上没耽误,根本没人信。

巧不巧,他家娃刚好初三,在这个阶段,作为家长,孩子作业已经辅导不动了,又不能放手不管,只能虚张声势动不动对娃吼上几嗓子……

至于工作,呵呵。

在刘华和沈宇上大学的90年代初,全国普通高校(含大专)招生不到百万人,而随后始于1999年的高校(含大专)大规模扩招,每年为劳动力市场输入数倍于当年的海量高学历年轻劳动力。

1999年,全国普通高校(含大专)招生160万人,比上一年增加了52万人,增幅高达48%。此后无论绝对人数还是录取比例都节节攀升,到2012年,录取685万人,录取率更是高达74.86%,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已经闯入职场:风华正茂,生龙活虎,随时准备着为70后这批新一代的“4050”们填坑。

1990-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、录取人数及录取率:

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整理

也有些公司愿意找40出头的“老手”,理由是经验丰富,处事沉稳,尤其行业中规模略小一点的公司,还是非常愿意高薪从一线公司挖到技术骨干去带一个部门。刘华年前也碰到这种机会,对方开出来的价码比他现在的收入翻了一倍,刚开始他还有点动心,但最后还是果断拒绝了。

他有自己的小算盘:中小公司的收入看起来高,但业务基础差,作为部门负责人,任务重、责任大,万一搞不好还不是要走人,“到那时还到哪找工作?!”

看着身边人一个个离开职场,刘华有点体会到什么叫惶惶不可终日。


刘华和沈宇这样的,搁在互联网企业,就是首选的被“优化”对象,其实,不单互联网,其他几乎各行各业,所有的用人岗位都被标注:35岁以下。中年人成了职场上被嫌弃的少数派。

这些大叔们,到底都去哪儿了?

只有极少数的人,比如刘华的朋友一家,之前赶上了好时候赚了一两个小目标,基本完成了自己人生终极的财务自由,于是在40出头的时候夫妻俩就双双家里蹲,日子过得就更爽了,拿大几千万做固定收益就足够全家人开销,剩下的投个专户,再自己搞点股票,比一般韭菜收益高多了。

他家娃读书的时候填表涉及到父母职业一栏,全部都是无业,刚开始被老师问起来还觉得特别没面子,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。

必须要承认,还是有极少数高龄坚守在职场的人生赢家,比如高管。

据证券时报数据宝2019年1月统计,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龄达到48.59岁。从年龄构成来看,30岁至39岁高管占比15.18%,40至49岁占比36.98%,50岁至59岁占比36.65%,三者合计占比达89%。另请注意:高管平均年龄有变大迹象,较2009年增长超过两岁。

另据中国会计视野统计,2015年有2306名董事长公布了年龄,平均年龄为52.79岁。

这对职场中年们来说,并不是啥好事:坑就那么多,前有更老的老家伙们个个都像英国女王一样超长待机,后面的小年轻人人如狼似虎,只有夹在中间的自己被活活熬成永不继位的查尔斯。

尤其是,非国有企业根本没有退休年龄限制,只要董事会支持,董事长想干多久干多久,比如任正非,已经整整75周岁了,跟刘华、沈宇的爸妈一个年纪;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,今年65周岁整。

像这种企业,多少年前就开始有培养接班人的各种传说,但到现在传着传着就没了。

还有另一种在职场续命的活法:技术+搏命。

同样是那家通讯公司,刘华有另外一个朋友,快50岁了还奋斗在技术最前线,常年过着比996更鸡血的生活,晚上11点回家那是日常。

周末,不存在的!

节假日,不存在的!

老人、老婆和娃,跟不存在差不多!

这样的生活刘华根本无法想象,但人家完全是自觉自愿,据朋友说他的顶头上司年纪更大,还不是一样搏命?

难得有机会碰到这个朋友,刘华总是一脸仰慕地点赞:哥们,身体真好!但转脸就会跟老婆说:他不要命了吗?!

因为这位朋友,刘华对马云“996是福报”的最新语录和刘强东的“8116+8”加强版言论,并没啥反感,他知道这个世界上,总有一些人要情怀,另外一些人要钱,还有像他这样的,选择……要命。


70后活到现在,就像开了十几二十万公里的车、住了十多年的房子,再怎么注意保养,小毛小病总是少不了。

上40岁后,沈宇特别注意他和家人每年一次的体检,去年他陪老婆去一家著名的私立医院体检,老婆体检结束,牙缝里蹦出四个字:让娃学医!

给他老婆做妇科检查的,是一位看不出年龄的老太太,如果实在要猜,也就是60岁左右吧。大半个上午老太太不紧不慢,就做了他老婆一个人的体检,两个人聊着聊着,老太太笑眯眯地问:你猜我多少岁?见她回答不上来,老太太说,我都七十好几了。

老太太本来是魔都一所著名三家医院的主任医生,退休后没事干被这家私立医院聘用,跟公立医院不同,客人少且都有预约,一天下来根本不累。

而且,她还能跟各种人聊聊天,“比在家呆着有意思多了。”

与医生类似的职业,还有老师,虽说看上去收入不高,但从幼儿园直通高三的各种明里暗里的补习班,自己是自己的领导,想干随时开干。

这种有料不怕年高的生计,在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。

有一次刘华工作上急需找人做设计,因为自己不懂,且预算和时间有限,实在请不起大牌的广告公司。后来,另一家大机构的朋友帮忙,介绍了一位常年为他做设计的家里蹲无名设计师,价低活好速度快,拿到老板那边一次通过。

据朋友说,这人从来不参加什么项目投标,连上门沟通和拜访也不愿意,常年活多得接不过来。至于价格,也比广告公司实惠多了,但对个人而言却是非常可观。

刘华那一次问价的时候,那人甚至说:朋友介绍,无所谓,看着给就行。

这句话让刘华特别服气:所谓六段财务自由/工作自由,可以概括为四个字:(老子)有料!(老子)任性!


大多数人并没有医生、老师、设计师……这种足够硬核的终身技能傍身,但也是有更容易的活法:要么放下欲望,要么放下身段。

放下欲望,一句话“消费降级”。说起来简单,却又是最难。老祖宗早说了: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
那好,只能放下身段了。

刘华老婆有个老领导,比他们还要大差不多十岁,前几年眼看已经快到退休,却从高高在上的甲方爸爸跳到乙方,当年低眉顺眼求他的人反倒是他的领导。

以前领导到哪都受恭敬,被人挖空心思各种讨好。临到快退休竟然混成了乙方,受气肯定是难免,但好歹钱多啊,想想国外读书的娃,上班前大叫三声:“有钱赚!有钱赚!有钱赚!”

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。

更多的人既放不下欲望、更放不下身段。人称:“既要……,也要……,还要……”。放不下欲望,是说钱赚的多却够不上九段的品味,放不下身段,是因为整天被人“*总、*总”的叫着,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。

对这个群体,一味十全大补灵丹解药即创业。

那天,刘华掰着手指头数了数,身边好多离职的大叔(大妈),接近半数都选择了创业,走上了自己当董事长还兼任总经理的人生巅峰。

比如他同学所谓的找找方向,也就是自己搞一门生意,而他刚退下的同事们,养生之余有的想做PE,有的想拉点大资金炒股票……

问题是,连戴威都要被限制消费、贾跃亭有家不能归、国民老公王思聪熊猫直播都关门,哪有这么容易搞事情?

跟刘华一个办公室的两个哥们,早几年就创业了,其中一个人已经融资到C轮,号称估值几个亿,养了几层楼的人。但如今百度一搜,全是客户无法提现的负面。

这哥们现在还在为融资四处奔波、碰壁,他的重要股东已经放弃了他,“这个项目已经完了。”

另外一位哥们,也已经创业好几年,业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赚的远远没有花的多,至今还在找方向。

有人感慨说,创业是九死一生,那哥们说:不对,至少也是九十九死一生。

广告: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34 分享